【關於清代瓷杯的小爭議】
今天比約定的時間提早了兩個小時出門工作,一來是因為天氣熱,家裡坐不住,二來是心裡悶,覺得眼前一片悲觀,早點兒出門散心也好。走著走著來到了熟識的古董店,老闆熱情的喚我進店裡去,說是有件新到的小東西讓我看看:是一件礬紅彩描金茶杯。胎體細薄、釉色平整,杯沿和底部各繪了一圈蝙蝠,取「福」諧音之吉利,杯身還有描金的壽字與萬字符號,算是民窯當中很不錯的作品,應該是清代同治光緒時期專門為了壽筵而燒造的成套器物中的一件。老闆將杯子翻過來,指著底款、很滿意的表示:「你看看,這是不是寫著中國字『乾隆』?」我仔細的看了看,然後疑惑的對這位法國老闆說:「這確實寫的是『乾隆年制』這四個字,但我認為這是清光緒初年某個民窯仿乾隆的瓷器,或許也不是仿,只是託古寫著『乾隆年制』好玩而已⋯」老闆聽我這樣說有點兒不服氣,表示他的中國朋友告訴他,底款就是寫著乾隆,是18世紀的東西,怎麼我卻說是光緒,變成了19世紀末的東西了呢?我嘆了一口氣,對於一個看不懂中國字、更別說是篆體的法國人,我有點兒因為不知道該怎麼解釋而變得懶得解釋:「當然,你的中國朋友有可能是對的;但我也有我的直覺和判斷。首先,如果真的乾隆朝民窯的東西,底款會寫成『乾隆年製』而不是『乾隆年制』;『乾隆年制』這樣的寫法應該要到光緒初年才出現。另外,這類吉祥紋飾的礬紅彩描金瓷器從同治朝開始盛行,民窯燒造了很多這類的東西,一直到光緒初年都是這樣⋯⋯」看得出來老闆有點兒失望,我於是繼續說:「我不是一開始就說了嗎?你的中國朋友有可能是對的,而我的看法有可能是錯的;反正我只是說說,你就當聽故事吧。不過,這件瓷器依舊是目前少見的好東西,我自己就很喜歡,而且光緒朝仿乾隆瓷器的價格也不低呢!」